標籤

人生 (30) 上帝 (23) 自信 (27) 快樂 (25) 哲學 (7) 教育 (32) 學習 (32) 親子關係 (13)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在 "提供家長的方便" 與 "教育孩子的負起他該負的責任" 這兩者之間, 我選擇後者.


網上過帳很方便, 但是網上過帳對於我這種 OLD SCHOOL的old man來說, 是一種折磨. 👀👀

我喜歡人與人之問的接觸, 不喜歡對著機器講話. 我喜歡看著學生親手(雙手上奉,并簽名作實)把學費交給我, 就好像當年孔子 的 「束脩」(拜師禮) , 學生恭恭敬敬的把學費交上, 并附上一句: "謝謝老師" . 🙆

所以, 我不會往 internet banking 靠攏, 除非你不是我時常面對面見面的學生.

我知道, 在這大時代的趨勢裡, 堅持是很難的. 當每一個人都 或被迫、或自動、或主動使用 電子錢包的時候、 都在使用網絡滙款的時候、使用無現金數碼通訊的時候, 像我這種不太喜歡使用以上設備的我, 的的確確是在 以另一種形式 剥奪 了大家使用 internet banking 的方便的權力. "不能方便家長" , 這該背負著多大的罪名. 😓😓😓

然而, 我要能站得穩腳步, 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幸好, 我所遇到的學生和家長都是明理的.

如下圖所示, 我與其中一位家長的溝通當中, 明明確確的表明我對於這種堅持的意願 .



話說回頭,

一位學生有沒有表現出 尊師重道的態度, 當然不只是在 交學費 這一段動作上 . 可是, 當學生少了那一層 "恭恭敬敬" 🙇 (至少是有禮的雙手捧上)的把學費交給老師, 再向老師說 "謝謝老師" 的程序, 我總覺得在教育的現場, 好像少了些甚麼?

HOME


下一篇  The next
遠距教學的教育目的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鄧子老師也會有滑鐵盧的時候



這次考試的結果看得出來,平常每次都有做功課的學生,都考得較高的分數。平常沒甚麼在功課的學生,就跌得很慘。


你有沒有覺得你好像聽不懂的東西愈來愈多了,那是因為你的功課大多數沒有做。一天一天的累積下來,每次的練習量不足夠的話,你會和其他同學的距離愈來愈遠。


罵也罵過、勸也勸過、罰也罰過了,如果你是老師,你覺得該如何做是好?


雖然這次你考的低分讓你很難過,我也是很難過。然而,這是 你不做功課的後果;你 “享受”得了不做功課 ,你就要承擔得了考這種30+低分數的後果。這結果讓我很失望。


從今天開始,班上每一個人在每次上課前主動把上一堂課的功課放在我桌上。


不要再為你自已找藉口,因為每一次功課沒有做完的藉口,都會讓你在考試時減少了5分的 考試能力。


凡是沒有交功課、沒有帶功課的,我不會再去罵你,我也不會去提醒你要交功課,但會記錄下來。累積三次之後,我會給你退 deposit 的紙,當我對你失望透、覺得你根本沒有在積極學習 之後,下個月不用再來了。


下一篇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家長能否發掘孩子的美好?

孩子本身不一定面面都美好,而在於家長能否發掘孩子的美好。



a weird phone call
那天我接到一通電話, 一位家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 " 鄧老師, 我很氣我孩子. 我甚麼都替她安排得好好的, 吃好穿好住好, 連上學、補習都替她找最好的. 她郤好像不太在乎. 每一天無所謂無所謂的一天過一天. 看了真讓人很生氣. "

she is a fast learner
這位學生很乖巧, 上課時的態度很認真. 功課、作業并不會少了給我. 在等待進班前, 與同學的互動很好. 話題很多, 思想很活躍. 在我面前是一位100%的學生. 當這通電話進來, 被嚇到的, 反而是我. "怎麼會?! 她的學習很好, 態度認真..."

我反過來試著問問她在家裡的情況.



"她一回到家就對著手機. 叫她吃飯, 她O~兩下, 也不快快出來. 有時講說要讀書, 結果我拿水果給她吃時, 發現到她在聽歌、玩手遊. 你講囉, 氣不氣死人? 我每天載她上上下下、跑進跑出, 她一點都不珍惜. ... bla bla bla ... "

我沉默了很久, 就在聽這位家長在發牢騷.

"鄧老師, 我問問你的意思. 你覺得我需不需要再給她補習?"

她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_^


reconstruction
我馬上打蛇隨棍上的面質式的回應說: " 根本不需要補習! 連學校也不用去, 飯也不用煮、衣也不用替她洗、校鞋也不必替她準備、水果拼盤自己吃就好. "

這位媽媽家長接到我這回應後反而嚇一跳, 她心裡面一定在想: "那有老師這樣回答家長的呀?!"

我見她靜靜了幾秒鐘, 再接著說: " 一個孩子有很多面向; 有學習態度面向、生活習慣面向、同儕社交面向、心理成長面向、身理成長面向、獨處聆聽內在面向 等等, 如果是 生命工作者 如 Nandor Lim 的角度看來, 還會有更精確的說明和更有效的方法 "

the transforms from A to B
" 而你現在所面對的是孩子的 其中一種面向的成長 , 即是 生活習慣面向. 她需要有時間和空間學習如何從 小學階段的父母照顧期(A) 轉換至 中學時期的獨立自主期(B). 而這個A轉換至B的過程, 可能是一踘而就(一下就完成了)、或漫步躝跚(走得很慢) , 那就得依你孩子的個性、脾氣、特質、家庭教育、和家長對於孩子本身在轉換過程中所表露的脾氣的容忍度和接納程度的多少 來決定快慢的程度.

freeze
對面的空氣突然間涷結成冰點, 陣陣寒氣從話筒的對方傳了過來. 我知道這位家長受到了很大的思想沖擊. 她可能沒有想到, 要教養一個孩子, 不就是顧吃、顧穿就好了嘛~ 不聽話, 就打兩下; 再不聽話, 就趕出門 諸如此類的軍隊式管控, 不是容易、又方便?

keep freezing
我接著面質她說: " 這位太太, 孩子在0~3歳是最聽話的時候, 小學時期 → 中學時期, 孩子會在思想、身理、心理上有一個很大的轉變, 而且會慢慢的脫離家長的掌控, 進一步進入中學生的青春叛逆期 ( 有關鄧子老師所述的叛逆期, 詳情看 https://youtu.be/SbUJSOEsTdU )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之中, 將會出現許許多多家長看不順眼、不如家長預期、家長沒有想到、家長想要她做到她郤沒有做到、家長不想要她做到她郤做到的事情出現的頻率將會出現很多很多次. 這個時候就是家長面對家庭價值考驗的時候了. (請看上述視頻)

go on freezing
"那我該做甚麼呢? 我甚麼都不管嗎? " 家長終於忍憋不住, 發出心底裡的怒吼.

"我甚麼都不管, 可以了吧!!! " 這股聲音是有點像是放棄式的投降, 但又有點不甘心.

家長明明是需要我的支援, 才打來這通電話. 她是希望我同意她的觀點, 她期望我能幫助她、管教她的孩子. 郤沒有想到, 換來的是一陣的數落和面質. 她心裡確實有點泄氣.

try to break
要建設,就要先毁壞. 毁壞之後, 再重新建設.

"你也是讀過書的知識份子.你也明白, 一個家庭由 爸爸、媽媽、孩子所組成. 如果 家是一個大大的方格子, 那這個方格子裡就會有一個大大的圈圈, 叫爸爸 、另一個大大的圈圈, 叫媽媽 和 一個小小的圈圈, 叫孩子. 孩子圈圈會隨著年紀愈長愈大圈, 反而爸爸圈圈和媽媽圈圈不會變小, 但會隨著孩子圈圈的變大而相對的顯得縮小. "

這位家長似懂非懂的聽著我講, 就好像我學生在課堂上聽到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醬的瞪大眼睛望著我一樣樣. ^_^

freezed like no others do
我接著說: " 在孩子圈變大的過程中, 你把焦點100%放在孩子讓你不順眼的地方. 愈看就愈不順眼、愈想要她做到你預期的程度她愈是做不到你就會愈生氣、你愈生氣就會更加的專注在挑她在生活上的毛病、更多的毛病的出現你又會更加的生氣、更加的生氣你又會挑更多的毛病...如此的循環下去, 那你就會愈看愈不順眼、愈看愈生氣、愈來愈不想看到她、愈來愈少話題、母女關係愈來愈差. 就好像你現在與孩子的情況 " 我再度的讓她看清楚問題所在.

till the absolute zero (-273K)
對面的空氣突然間涷結成 -273K , 我慶幸她沒有氣餒的掛掉我的電話. ^_^

try to breakthrough
" 你可以嘗試把50%的精力轉移至她讓你開心的面向. 如 孩子的 獨處聆聽內在面向; 她愛獨自看書, 那你也獨自看看你喜歡的書種. 她因為看書而還沒有摺衣服? SEEN就好, no reply please. 欣賞她的朋友圈, 也就是 同儕社交面向, 多聽聽她今天又交了幾位新朋友、那位朋友又有發生甚麼有趣的事. 她的 心理成長面向, 吃飯的時候找些話題; 談談memes裡面看到了些甚麼、IG裡有那些好笑的事、為甚麼學校confessions page裡會發生這種事情...多讓孩子講、多聽孩子講、少點媽媽經、多點牵線引導、多聆聽、少責備. "

keep warm
"這樣就可以了嗎?" 家長嘗試放低了身段. "我SEEN她就可以了嗎?" 家長再補上一句.

"是的! 這是第一步. " 我接著說.

忌對孩子過多的道德批判、宜放低家長的身段與孩子在同一個高度的平等對待.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廣東話) 我供書教學、錢就我俾、嘢就我買, 仲要我聽佢廣?

我耐心的替這位家長教育著: "在教育的觀點來看, 孩子也是一個人, 一個成長中的社會人. 她不是一件物品、或一隻寵物, 當她的年紀愈長愈大, 她愈不會聽聽話話、規規距距(照著家長的標準)而活. 反而是有她自己的標準, 試著在回應著這個社會. 家長所要做到的, 是放低自己高高在上、 只有我是對的 的態度, 陪伴孩子(to be with) , 引導孩子走在適當的道路之中, 不徧左也不徧右. 這才能在孩子有需要家長的幫助時, 家長才出得了力幫她一把."

heat up
" 發掘孩子的美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属於她美好的一面. 可能是在音樂方面、可能是在學業方面、可能是在學理方面、可能是在思維方面、可能是在... 放大她的美好的一面, 欣賞她所做過的美好的事情(賞識教育的理念之一)、鼓勵她實踐她所能成就的事業, 讓她發現不只有是手游才能給她最好的成就感、不只有是朋友才有最談得來的話題(爸媽也有)、不只是手機才能找到最好的滿足感.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媽的陪伴, 父母的成長不也是需要孩子的陪伴嗎?" 我在最後 努力的補充道. 家長若有所思 (也可能是氣若游絲~ LOL ) .

ending
我見我所投的思想炸彈也投得差不多了, 就結束與這位家長的對話.

結束了與這位家長的通話後, 其實也不過前後10來分鐘的時間, 我的收獲的的確確是相當的多. 感謝這位家長的來電, 有緣能接到這通電話, 不只是能替我本身梳理本身對家庭教育的觀念, 也同時讓我能與家長分享.




最後的最後, 我再分享我與另一位家長的對話, 作為各位的教育參考. ^_^


教育本身不在於教育本身的美好, 而在於能發現教育的美好。
祝大家親子共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