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帝 (25) 人生 (32) 哲學 (7) 學習 (33) 快樂 (25) 教育 (33) 自信 (28) 親子關係 (13)
顯示具有 親子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子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一匹马这样,你怎么能够鞭撻一匹俊马,一直鞭着它要它 漫无目的 的往前走呢?

[一匹马这样,你怎么能够鞭撻一匹马,一直鞭着它要它 漫无目的 的往前走呢?]


学期末考试完毕,各个学校都在派发成绩。补习班班上的学生陆续把好消息(他们的校內成绩)告诉我。

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够拿到80或90分以上。不过,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表现上,有努力的去学习、有用心的把功课完成,那么,考试分数的高低,就不足以反映他真正的程度。话说回头,考试的分数,大部分反映的是学生在考场上的发挥是否充分。

因此,有的学生考个60分,就已经算是很好的表现了;有的学生拿个80分,却未必能反映他真正的水准。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对学生说“你的考试成绩不够好 或 你的数学程度很糟糕”之类的话语,因为今时今日的数学考卷,着重在思考、判断、分析和归纳整理的题型,已经不是从前我们那个年代的只要多刷题就能考得好。

在三、四十年前的数学,只要你能够刷题刷个100题,你大概就能够掌握考试的题目,来来去去都是差不多同样类型的题目。现在的数学,你刷个100题,都未必能刷完各种千奇百怪的题型。

现在的数学题,你需要从题幹(题目)中提取你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加以分析、整理,并归纳出一个最有效的解题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思考型题目+创意型题的考试模式(KBAT)。

因此,一个学生的分数是否有真实地反映出他的数学程度?老师们还必须先分析整份考卷的难易度、以及学生的表现是否有达到这一份考卷难度的要求;以此来评估学生的数学程度才是正确的切入点

很多学校也发现到疫情这3年所造成的 “学生学习延缓后遗症”,造成如今这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像往年的学生那样稳定与扎实(stable and solid)。

再加上新的评估模式来袭,校内老师需要用更多不同的维度来评估学生的成绩;包括作业是否准时交给老师、平时上课的态度是否认真,以及project是否有参阅海量的资料、做企划是否按部就班等等的综合评估方式。所以,下半年校内成绩(数学)总分的评估方式,是较为客观地表达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

因此,只要学生的校内成绩达到某个分数时,我都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他/她追求一些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成绩)。比如说,图片里的这位学生,他的校内总表现拿到60多分,我觉得他明年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拿到另一个更好的分数。因此,我跟他说:“如果你在明年的总分达到65分的话,我请你喝蜜雪(Mixue)。” 借此来鼓励学生能够在接下来学习,更加用心、更加有一个前进的动力。


就好像鞭策一匹俊马那样,如果策马之人本身都没有方向,那么马儿就会漫无目的溜达。如果你能够让马儿知道它能朝什么方向前进,未来要到达什么地方,而且更加明确的让它知道5公里外就有好吃好喝的粮草,那它会不会更加有动力的往前走呢?

学生需要你(老师/家长)的奖励、需要你(老师/家长)帮他订下目标,这道理是浅显易懂的。与大家共勉之。

文長,看得完按个like,给自己一个 “like的鼓励”。

邓子老师
13 Dec 2023

==========================

下一篇
like this?  👍
subscribe dengzilaoshi's YouTube channel

你是 第 visitor counter 位到访这个页面, 读这篇贴文的访客。 



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 没关系,没事了。】~ 对 “某位家长的投诉” 有感而发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 位读者)

  没关系,没事了。】

~ “某位家长的投诉” 有感而发


 

小孩就像一张白纸,透过家长每一次的表现和处理事情方式,一笔一画的为这张白纸增添学习的色彩。你今天又为孩子画上了什么颜色?👌

在一个灼热的正午,有一个7岁的小朋友, 站在马路边, 哭红双眼, 膝盖上带有跌倒流的血和伤口. 路人看着他,都觉得心疼. 怎么会有个小孩在路边徘徊, 晒得脸红通通的, 在路边不停地哭呢?爸爸妈妈到哪里去了?“ 😢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幼儿园大班的一位老师带班上的小朋友出门。路过这个路段时,这位小朋友看见路边有一只可爱的小猫,他就跟着小猫走了过去,就这样跟丢了老师细心带领的大队。

 

当小朋友回过神来时,幼儿园老师带着整队的小朋友已经走远了。他慌张的想要跟上去,却不小心跌了一个大跟斗,双脚膝盖流血,嚎啕大哭。可是,走在很远处的老师带着整队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嘻嘻哈哈、吵吵闹闹的不停,老师没留意到小朋友少了一位,就在后头嚎陶大哭。直到老师回到教室时,才发现小朋友少了。他马上把小朋友都安顿好之后,就立刻回到现场去找这位跟丢大队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也收到了消息,也在帮忙四处寻找孩子。

幸好,这位小朋友并没有走远。妈妈和老师都在现场找到了他。看见老师和妈妈疾步过来的小朋友,向着妈妈大哭、益是哭的更大声。老师连忙向妈妈和小朋友道歉。妈妈安抚着小朋友,可是越是安抚,小朋友越是哭得更大声,这怎么办是好呢?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这时候的妈妈会怎么做呢?👩

  • 1“会在现场痛责老师的不是,说老师不喜欢小孩,怎么可以把小孩弄丢?“  
  • 2“会带着小朋友去学校向校长投诉?”  
  • 3“找律师控告老师?”
  •  

这位妈妈看着小朋友哭得很大声、很伤心,马上安慰小朋友说:“没事的,没事的,老师平常对学生都很用心、对你很好。现在没事了,给老师一个抱抱吧。” 小朋友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马上跑过去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向老师说:“老师,没事了,没事了。没有关系。” 老师听了之后,反而很是感动。

这妈妈为孩子进行了一场非常之好的机会教育,也就是所谓的身教。身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
家长透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把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透过对事情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学习得到亲身的示范。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透过家长每一天每一次的表现和处理方式,一点一滴的学习。

这位妈妈采取了一个非常之好的态度,教导孩子宽容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从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给了孩子一个非常之好的身教、示范,让孩子从小在心里面种下了宽容对待他人的种子,而没有选择当场责备老师,或者到学校向校长投诉,诉说老师的不是。

有时候,我们设身处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想,其实最终受惠的,还是在那位瞪大眼睛,看着妈妈如何亲身示范身教的小孩。



这个故事,值得思考。


Free Visitor Counters

=========================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让孩子对自个兒的学习走心,你支持吗?

🇲🇾 Malaysia Day special.

「讓孩子為自個兒的學習走心,你支持吗?」

马来西亚日,读一读邓子老师的最新贴文,为下一个马来西亚日培养更好的青少年。

===================
如果你也同意,欢迎按赞和分享。
===================

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很有要求,不只是要把功課做好、不隨意缺席、上課認真等,更加具體的表現是 做事要有交代、要有責任心、認真的為自己事务走心。

何謂 “認真的為自己的事务走心”?

我要求每個來上我班的課的學生都是 “自己想要來”,有主動學習性的. 這包括 以下三點 : 
1孩子會提醒家長記得載他來上課、2孩子會提醒家長要把學費由他轉交、3孩子會記得帶課本簿子筆記作業等等。

其中第二項,rules is rules “每個月的15號以前交學費得享有10元折扣”的規定,就是希望孩子能走心的當兒,又能替父母省下10元。這是一舉兩得之益。

那,如果孩子沒有(或忘了)提醒家長,那就只好交滿額的學費。萬一這事件真的發生了,  家長可以趁這時候,從孩子的零用錢扣下這10元. 這樣做有兩方面的好處: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 事事走心 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家長也可趁機進行 “機會教育”利用這機會教育孩子,進一步的增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一點的堅持,這麼多年來,我是鐵了心。我教我家的孩子是如此,教我班上的學生也是如此。

我發了一個這麼好的球給你,家長怎麼不好好把握,趁機教育教育在這舒適圈裡、在呵護中長大的孩子呢?

家長,你認為呢?

給學生的

給家長的

為文至此, 你會不會覺得有點悶了? 
我們來點數學練習題吧. 

这里面有数学练习题,来练习练习吧。
https://linktr.ee/yumopublishers

关于我们的品牌故事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不想孩子成为网红?倒不如让孩子成为网红。

「不想孩子成为网红,倒不如让孩子成为网红。」


        网红现象已经是现代孩子的主流观念,较为过时的insta, tiktok, 近年较为热门的 小红书,都是以每3~5年取代一遍的速度在增长。这类为孩子们筑梦的平台,普遍存在的现象包括 低成本、高回佣 以及 时间轻松、自由 等等 观念,让孩子们,甚至 成年人、年轻人 都趋之若鹜。

        然而,邓子老师对于这网红现象并是抱着排斥的心态,反而鼓励孩子勇敢的追梦,人生的年轻才不会白过。只是在孩子想要成为网红之前,必须做好好思想的准备;这思想的准备包括。 。 。 (见下文)

来看邓子老师的说法。

=======「邓子曰」========
图截自诗华日报,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虽然 我们身为家长的都知道  “网红”是 淘汰很快、杀戮很大的红海市场,它讲求的是 无限的创意、看重的是 包装 和 无情的 人设。但是,小孩们向着 追梦(醉梦)的理想奔去时,家长在这喊卡、喊停,就只会 撕裂 爸妈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可能 会把 孩子叛逆期的紧张关系 越演越烈。 ( -> 见文:叛逆期臨到我家了, 我該怎麼辦才好? )

        孩子追梦,并不是不可以,家长总得要让孩子他去试一下,小孩才知道成为一名网红的 时间成本 与 (未来de)生活代价。这才不会枉费孩子 小学、中学时期的青春、美好。( -> 见文:家長能否發掘孩子的美好? )

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还好吗?
        当孩子有意成为(不一定成得成)网红之前,如果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还不错的话(孩子还愿意和你谈的情况下), 可以 先与小孩商量、讨论, 并写出 一份完整的 “网红”企划案。 

此份企划案的内容包括 成为网红的目的、方法、时效、过程,以及能运用啥方式、需时多久(短中长期目标)能达成目标,成为网红等等。

       让这整个 “时代的现象” (想成为网红) 具体化成为一份 计划书 之后,让孩子去试试看 “成为网红”,按照计划书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实现,这也是不错方法之一。 总比 单纯感叹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等等,只碰触表面现象的 屈原式悲痛 来得强。 

因此,家长不但不要不鼓励孩子成为网红,还必须 大大力的鼓励孩子成为网红;

为何?
         因为 20或30年后,您孩子的孩子(您的外孙或内孙) 将会有更多种类、更形形色色、更5花8门的 社交平台,更能、更容易、更方便的管道 成为 网红 。那,倒不如 现在由你开始教导孩子如何做出 聪明的选择理智的看待 成为网红这一件事。至少 孩子(experience)曾经当过网红,孩子也从家长这里学到 如何成为网红 的方法。不是吗?

*我家公主中学时,如果需要与同学出街gaigai,她会先写一份 gaigai 计划书,注明几点回、出哪里、和谁去等等事项。训练有素之后,现在我是完成的放任她自主管理她的生活。


下一篇
差點變成邊緣人,被拉回來的中醫師。記一位勵志的學生成熟記錄。

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You have to pay for it.


今天是MCO的第59天, 2020年5月15日. MCO是一面照妖鏡, 我說這句話一點也不錯. 在居家隔離的最前15天裡, 家長與孩子被迫共處一室. 所有的生活起居、上課情況、學習態度等等細節都被家長看在眼裡, 一目瞭然.


某天有位家長來訊: “鄧子老師, 你覺得我孩子會不會太懶散了?” 其實這己經不是第一則類似的 “家長詢問”, 我差點要把這一題列進我的FAQ裡, 作為官方答復. (呵~呵~呵~~)


“真的.” 我答到. 簡短的兩個字道盡了在MCO期間的辛、酸.


“ 老師應該給他點壓力, 家長的話他不聽, 老師的話他會聽. ” 家長也是相當的無奈. 畢竟MCO期間, 你看我、我看你, 大眼瞪小眼、小眼睥大眼, 這是常有的事. (再次的呵呵呵~)


“ 功課方面,請放心。我要他們在恢復課堂上課時,把全部作業做在作答紙上交給我。她現在沒按時做完當天的作業,功課債還是得日後(609以前)清算. 當他清還功課債時, 清到淩晨沒得睡, 清到想哭的時候, 請不要同情他功課量很多, 也請讓他深刻的感受 “現在輕松、未來辛苦” 的credit card債。she has to pay for it. 讓孩子學習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鄧子老師說出自己的做法, 為家長以及孩子的緊繃關係提供其中一種解套的觀念. (詳情請點按此鏈接 ; 鄧子老師簡介 https://qrgo.page.link/6aWqT 或掃描 QR, 以細讀全文. )



是的.


鄧子老師的教學理念與人不同之處, 在於把責任更多的放在學生自己的身上, 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 你是懂得遊戲規則的, 出得嚟行, 遲早要還. 你現在沒有把我的功課準時完成, 遲點交功課的時候, 交不齊時, 莫怪我狠心把你罵個 狗血淋頭 .

Selamat Hari Raya
20200524

p.s. 功課有每次準時做完的,按wow。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家長能否發掘孩子的美好?

孩子本身不一定面面都美好,而在於家長能否發掘孩子的美好。



a weird phone call
那天我接到一通電話, 一位家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 " 鄧老師, 我很氣我孩子. 我甚麼都替她安排得好好的, 吃好穿好住好, 連上學、補習都替她找最好的. 她郤好像不太在乎. 每一天無所謂無所謂的一天過一天. 看了真讓人很生氣. "

she is a fast learner
這位學生很乖巧, 上課時的態度很認真. 功課、作業并不會少了給我. 在等待進班前, 與同學的互動很好. 話題很多, 思想很活躍. 在我面前是一位100%的學生. 當這通電話進來, 被嚇到的, 反而是我. "怎麼會?! 她的學習很好, 態度認真..."

我反過來試著問問她在家裡的情況.



"她一回到家就對著手機. 叫她吃飯, 她O~兩下, 也不快快出來. 有時講說要讀書, 結果我拿水果給她吃時, 發現到她在聽歌、玩手遊. 你講囉, 氣不氣死人? 我每天載她上上下下、跑進跑出, 她一點都不珍惜. ... bla bla bla ... "

我沉默了很久, 就在聽這位家長在發牢騷.

"鄧老師, 我問問你的意思. 你覺得我需不需要再給她補習?"

她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_^


reconstruction
我馬上打蛇隨棍上的面質式的回應說: " 根本不需要補習! 連學校也不用去, 飯也不用煮、衣也不用替她洗、校鞋也不必替她準備、水果拼盤自己吃就好. "

這位媽媽家長接到我這回應後反而嚇一跳, 她心裡面一定在想: "那有老師這樣回答家長的呀?!"

我見她靜靜了幾秒鐘, 再接著說: " 一個孩子有很多面向; 有學習態度面向、生活習慣面向、同儕社交面向、心理成長面向、身理成長面向、獨處聆聽內在面向 等等, 如果是 生命工作者 如 Nandor Lim 的角度看來, 還會有更精確的說明和更有效的方法 "

the transforms from A to B
" 而你現在所面對的是孩子的 其中一種面向的成長 , 即是 生活習慣面向. 她需要有時間和空間學習如何從 小學階段的父母照顧期(A) 轉換至 中學時期的獨立自主期(B). 而這個A轉換至B的過程, 可能是一踘而就(一下就完成了)、或漫步躝跚(走得很慢) , 那就得依你孩子的個性、脾氣、特質、家庭教育、和家長對於孩子本身在轉換過程中所表露的脾氣的容忍度和接納程度的多少 來決定快慢的程度.

freeze
對面的空氣突然間涷結成冰點, 陣陣寒氣從話筒的對方傳了過來. 我知道這位家長受到了很大的思想沖擊. 她可能沒有想到, 要教養一個孩子, 不就是顧吃、顧穿就好了嘛~ 不聽話, 就打兩下; 再不聽話, 就趕出門 諸如此類的軍隊式管控, 不是容易、又方便?

keep freezing
我接著面質她說: " 這位太太, 孩子在0~3歳是最聽話的時候, 小學時期 → 中學時期, 孩子會在思想、身理、心理上有一個很大的轉變, 而且會慢慢的脫離家長的掌控, 進一步進入中學生的青春叛逆期 ( 有關鄧子老師所述的叛逆期, 詳情看 https://youtu.be/SbUJSOEsTdU )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之中, 將會出現許許多多家長看不順眼、不如家長預期、家長沒有想到、家長想要她做到她郤沒有做到、家長不想要她做到她郤做到的事情出現的頻率將會出現很多很多次. 這個時候就是家長面對家庭價值考驗的時候了. (請看上述視頻)

go on freezing
"那我該做甚麼呢? 我甚麼都不管嗎? " 家長終於忍憋不住, 發出心底裡的怒吼.

"我甚麼都不管, 可以了吧!!! " 這股聲音是有點像是放棄式的投降, 但又有點不甘心.

家長明明是需要我的支援, 才打來這通電話. 她是希望我同意她的觀點, 她期望我能幫助她、管教她的孩子. 郤沒有想到, 換來的是一陣的數落和面質. 她心裡確實有點泄氣.

try to break
要建設,就要先毁壞. 毁壞之後, 再重新建設.

"你也是讀過書的知識份子.你也明白, 一個家庭由 爸爸、媽媽、孩子所組成. 如果 家是一個大大的方格子, 那這個方格子裡就會有一個大大的圈圈, 叫爸爸 、另一個大大的圈圈, 叫媽媽 和 一個小小的圈圈, 叫孩子. 孩子圈圈會隨著年紀愈長愈大圈, 反而爸爸圈圈和媽媽圈圈不會變小, 但會隨著孩子圈圈的變大而相對的顯得縮小. "

這位家長似懂非懂的聽著我講, 就好像我學生在課堂上聽到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醬的瞪大眼睛望著我一樣樣. ^_^

freezed like no others do
我接著說: " 在孩子圈變大的過程中, 你把焦點100%放在孩子讓你不順眼的地方. 愈看就愈不順眼、愈想要她做到你預期的程度她愈是做不到你就會愈生氣、你愈生氣就會更加的專注在挑她在生活上的毛病、更多的毛病的出現你又會更加的生氣、更加的生氣你又會挑更多的毛病...如此的循環下去, 那你就會愈看愈不順眼、愈看愈生氣、愈來愈不想看到她、愈來愈少話題、母女關係愈來愈差. 就好像你現在與孩子的情況 " 我再度的讓她看清楚問題所在.

till the absolute zero (-273K)
對面的空氣突然間涷結成 -273K , 我慶幸她沒有氣餒的掛掉我的電話. ^_^

try to breakthrough
" 你可以嘗試把50%的精力轉移至她讓你開心的面向. 如 孩子的 獨處聆聽內在面向; 她愛獨自看書, 那你也獨自看看你喜歡的書種. 她因為看書而還沒有摺衣服? SEEN就好, no reply please. 欣賞她的朋友圈, 也就是 同儕社交面向, 多聽聽她今天又交了幾位新朋友、那位朋友又有發生甚麼有趣的事. 她的 心理成長面向, 吃飯的時候找些話題; 談談memes裡面看到了些甚麼、IG裡有那些好笑的事、為甚麼學校confessions page裡會發生這種事情...多讓孩子講、多聽孩子講、少點媽媽經、多點牵線引導、多聆聽、少責備. "

keep warm
"這樣就可以了嗎?" 家長嘗試放低了身段. "我SEEN她就可以了嗎?" 家長再補上一句.

"是的! 這是第一步. " 我接著說.

忌對孩子過多的道德批判、宜放低家長的身段與孩子在同一個高度的平等對待.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廣東話) 我供書教學、錢就我俾、嘢就我買, 仲要我聽佢廣?

我耐心的替這位家長教育著: "在教育的觀點來看, 孩子也是一個人, 一個成長中的社會人. 她不是一件物品、或一隻寵物, 當她的年紀愈長愈大, 她愈不會聽聽話話、規規距距(照著家長的標準)而活. 反而是有她自己的標準, 試著在回應著這個社會. 家長所要做到的, 是放低自己高高在上、 只有我是對的 的態度, 陪伴孩子(to be with) , 引導孩子走在適當的道路之中, 不徧左也不徧右. 這才能在孩子有需要家長的幫助時, 家長才出得了力幫她一把."

heat up
" 發掘孩子的美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属於她美好的一面. 可能是在音樂方面、可能是在學業方面、可能是在學理方面、可能是在思維方面、可能是在... 放大她的美好的一面, 欣賞她所做過的美好的事情(賞識教育的理念之一)、鼓勵她實踐她所能成就的事業, 讓她發現不只有是手游才能給她最好的成就感、不只有是朋友才有最談得來的話題(爸媽也有)、不只是手機才能找到最好的滿足感.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媽的陪伴, 父母的成長不也是需要孩子的陪伴嗎?" 我在最後 努力的補充道. 家長若有所思 (也可能是氣若游絲~ LOL ) .

ending
我見我所投的思想炸彈也投得差不多了, 就結束與這位家長的對話.

結束了與這位家長的通話後, 其實也不過前後10來分鐘的時間, 我的收獲的的確確是相當的多. 感謝這位家長的來電, 有緣能接到這通電話, 不只是能替我本身梳理本身對家庭教育的觀念, 也同時讓我能與家長分享.




最後的最後, 我再分享我與另一位家長的對話, 作為各位的教育參考. ^_^


教育本身不在於教育本身的美好, 而在於能發現教育的美好。
祝大家親子共學愉快.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2018年中學生的直線式思考模式如何蚤食中學生的思維

直線式思考模式如何蚤食中學生的思維


 時下年青學生的直線思考, 又稱 垂直思考 (vertical thinking). 乃是思維方式的一種, 與 水平思考(horizontal thinking) 互為相映.


        剛與一位畢業多年的學生茶聚, 言談間論及這幾年的學生普遍具有一種很有趣的思考方式. 同時, 我們也發覺今年的學生對於思考數學題的層次深度不足廣度也不夠太過容易的放棄趨向索取解答的方式,、同時也很容易被滿足; 這種種的迹象表示, 你的孩子(我的學生們)正一批又一批的湧向直線式思考的方向前進.



甚麼是直線式思考?
我們先來看看網上專家對線性思維的解釋


什麼是直線式思維
線性思維是是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思維沿著一定的線型或類線型(無論線型還是類線型的既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的軌跡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的一種思維方法。線性思維在一定意義上說來屬於靜態思維。

線性思維的特點

(1)把多元素問題變成一元素問題,一條道走到黑,排除其他道路的可能性,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死腦筋”

(2)非此即彼,非對即錯,不考慮其他方案中正確和有效益的東西,簡單地進行二選一的抉擇和選擇。

(3) 反應過於直接,要求快速解決問題. 但有時回應得太快, 并沒有預留讓自己思考、消化的餘地.


正正好, 鄧子老師與你分享昨天早上有位學生與我的對話.






綜上圖所得,

這位學生所呈現的, 很可能就是你孩子目前的狀況. 也就是 直線式的思考.

         學生做功課, 原本就是學習數學的基本功. 在這張圖片的前半段裡, 這位學生A通過messenger 向我提問. 我看了一看圖片, 就大抵猜到A抄錯題目了. 由於我當時身在外地, 手上并沒有這份試題的原版稿件, 於是我初判 A是把 3x+6 錯抄成 x+6, 我也如此告訴A. 沒想到, A讀過我的回話之後, 馬上拍來另一張圖 , 并把後面的部份圈起來, 以證明他沒有抄錯. 我暈~ 這就是典型的直線式思考的表現.

          如果A不那麼直線式的話, 他應該會看得到 他確確實實是抄錯了題目, 他把前面的  抄成3 . 於是我再回A: “ 你再看看前面, 明白了嗎?” 他才懂得要轉移焦點 看問題(或解數學題), 把目光向前面移動, 而 不是只專注在一個點上, 反而是要把眼光放大一點, 對題目作全盤的考量.

故事完了嗎?  還沒有!!!

         不響, A又傳來一張圖. “老師, 這個我用倒數方程來做, 我做不到”  鄧老師看了這個圖, 差點沒噴血. 我心想: “我們的那堂課, 就只教你 倒數方程的方法而己嗎?” 我再給他點提示: “ 還有別的方法嗎?”  A默不作聲, 一會的功夫, 他傳來他的解答. 但, 他還是要問下才爽的: “這個方法可以吧” 我氣得差點要按MIC罵人了.


          以上的故事, 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時下年青人玩手機GAME玩得太多了. 

          Game的設計, 原本就是一種直線式思考的模式. 而在手機時代裡長大的A, 他只不過把他在手機GAME裡的生活型態, 活生生的運用在日常生活裡而已. 我舉個例子; 手機GAME(不管是甚麼手機GAME)通常會有一項 feature, 那就是 如果你能闖過某一個難度, 你就能 “馬上” 立刻會得到一個奬勵. 又或者是 你在GAME裡講一句話, 馬上 立刻有人可以回應你. 又或者是 (在GAME裡)你的角色, 到了甚麼地方/達到某個目標, 就能拿到 XX武器/財物 等等. 我把這種feature叫做 (immediate response) 立即性的回應. 當學生A習慣這種(遊戲裡的)模式後, 他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它 運用在日常生活裡面. 如: 他 在Whatsapp裡問了一個問題, 完全不能接受 有讀無回. 如; 在fb上讀到一則新聞, 也不管是否完全讀懂作者的原意, 不管3721, 回應(回罵)了再說.

            還有還有, 直線式思考模式裡, 最不能讓鄧老師容忍的是: 太過於容易放棄. 就好像在game的世界裡一樣, 打輸了, 有甚麼要緊. 再打過就是了. 過不了關, 有甚麼要緊, 等朋友幫我過就是了. 拿不到武器, 有甚麼要緊, 不要拿罷了. 所以, 學生們也是這樣. 遇見一道有點難度的數學題, 他(可能會)連思考如何解題的過程都省下來, 直接跟老師講: “我不會做!!!

           所以, 你的孩子是直線式思考的學生嗎? 如果答案是正的, 那請家長要有非常好的心理準備: 你的孩子會在你面前投訴我: “ 老師都沒有教我怎麼做!” 或 “老師都不做給我看” 或 “老師叫我自己想” 或 “老師都不給我答案, 你叫我怎麼知道自己做的答案對還是錯?” 大多數會如此這般向家長投訴這類問題的, 通常是比較徧向 線型思考的學生群組的忠實會員.


~完~


下一篇

珍惜, 千萬別鼠的一聲就不見了.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選理還是選商?

甚麼會不懂得怎麼選理選商選文科?

選理還是選商?

淺談高中理商文分流(家長篇)

家長的心態該如何轉變





初三升高一到底要選理科選文科還是選商科? from dengzilaoshi on Vimeo.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中學生的叛逆期臨到我家,我該怎麼辦?

中學生的叛逆期臨到我家,我該怎麼辦


        最近有位家長與中學孩子的關係鬧得很兇,孩子被家長爆打怒罵。家長差點沒有哭出來的傾述孩子如何如何又如何的不聽話。可是孩子在老師的面前表現得很好、很聽話,因此我猜測這問題應該是出自家長本身。是故 在我瞭解家長的問題以後,live了這段視頻,僅以自己本身的育兒經歷與大伙分享,以警效尤。



Time line

0:21 中学生的叛逆期不只是中学生的叛逆期

0:40 叛逆期的表征

3:21 叛逆期形成的原因

3:30 中学生的叛逆期

5:27 家长的反叛逆期

7:00 家长与孩子的拉力/角力

8:00万一叛逆期临到我家,我该怎么办? (must read)

12:10 叛逆期到来。我能做甚么?

18:37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愿爱与荣耀临到每一个家庭。



下一篇
turning point

HOME 首頁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要毁了一个孩子, 就给他一部手机且不教他什么叫自制力.

我 无 意 指 说 什 么 新 时 代 、旧 时 代 ,什 至 石 器 时 代 的 过 往 历 史 , 但 是 实 实 在 在 在 说 著 一 个 活 生 生 的 事 实 .


        那 天 与 一 位 很 久 很 久 沒 见 面 的 远 房 親 戚 歺 聚 。 那 是 我 伯 伯 的 女 兒 , 与 我 同 辈 , 育 有 一 對 5y 双 胞 胎 和 一 位 未 足 齡 的 孩 子 。 咱 們 約 好 在 當 天 下 午 的 3 點 ~ 5 點 之 間 伯 伯 一 家 人 將 會 到 家 母 家 裡 拜 訪 。我 們 的 心 情 是 相 當 興 奮 的 , 與 久 末 謀 面 的 伯 伯 一 家 人 見 上 一 面 , 畢 竟 不 是 常 有 發 生 的 事  。 家 母 還 在 這 件 事 上 張 羅 了 好 一  陣 ; 特 地 到 巴 剎 買 火 鍋 料 、 熬 雞 湯 當 火 鍋 湯 頭 . . . 等 。 而 我 們 這 一 些 同 輩 的 也 在 當 天 下 午 2 : 3 0 準 備 就 緒 ,迎 接 伯 伯 一 家 人  的 到 來 。

       當 天 的 天 氣 有 點 悶 , 還 下 了 一 場 大 雨  。 我 們 從 下 午 3 點 等 到 四 點 ,  還 不 見 人 影 , 搖 個 電 話 過 去 ,卻 被 告 之  : " 我 們 已 在 路 上 " 。 會 不 會 是 迷 了 路 ? 畢 竟 他 們 都 不 是 k L 人 。 “ 再 等 等 吧 。” 大 伙 心 裡 在 嘀 咕 。

       五 點 卅 五 分 ,伯 伯 一 家 人 終 於 都 到 了 。 可 是 沒 見 伯 伯, 來 的 是 伯 伯 的 女 兒 一 家 人 。 甫 進 門 ,  只 見 兩 個 孖 子 雙 手 各 捧 著 一 面  ipad 。“ 又 是 一 名  手機前小孩 ” 我心想 。


  • ( 注 : "手機前小孩" 是 鄧 老 師 專 用 的 名 稱 , 泛 指 多 是 2000 年 後 出 生 於 雙 薪 家 庭 的 小 朋 友 . 由 於 父 母 雙 方 面 都 有 工 作 及 生 活 壓 力 且 較 珍 惜 與 孩 子 相 處 的 僅 有 的 週 末 時 間 。 此 類 父 母 多 會 不 耐 於 孩 子 的 哭 閙 與 别 扭 , 且 較 容 易 以 3c 電 子 產 品 安 撫 孩 子 的 無 理 取 閙 . 久 而 久 之 , 孩 子 長 時 間 暴 露 於  聲 色 俱 全 的 影 音 世 界 中, 加 速 抽 離 孩 子 與 父 母 接 觸 的 機 會 。 與 此 同 時 ,也 讓 孩 子 沉 迷 於 影 音 世 界 , 塑 造 起 孩 子 的 孤 立 世 界 的 圍 牆 . 話 說 回 頭 ,其 實 "手機前小孩" 并 不 是 孩 子 本 身 的 選 擇 , 孩 子 自 己 並 沒 有 選 擇 ; 而 是 雙 薪 父 母 在 星 期 一 至 星 期 五 都 很 累 了 , 在 週 末 顧 孩 子 時 ,  雙 薪 父 母 郤 沒 辦 法 安 撫 孩 子 的 哭 鬧、情 緒。最 簡 單 的 方 法 就 是 以 3c 產 品 來 轉 移 孩 子 的 注 意 力 , 從 而 營 造 雙 薪 父 母 自 己 在 週 末 的 空 閒 時 間 而 一 手 造 成 的 . )


        從 手機前小孩  這 個 現 象 , 鄧 老 師 試 著 在 想 :“ 如 果 我 是 那 位 孩 子, 可 以 重 新  做 選 擇 , 我 會 選 擇 甚 麼 呢 ?  我 將 會 選 擇 拿 起 一 本 書 ,還 是 拿 起 一 部 電 話 呢 ? ”

青春是美好的,
为啥不把手机放下(如图),要把青春交还给青春呢?


        曾 聽 過 一 位 學 者 說 過  : " 要 培 養 一 個 小 孩 自 願 性 的 拿 起 一 本 書 閱 讀 , 其 難 度 猶 如 教 一 個 沒 有 手 的 人 拾 起 一 件 東 西 。" 但 是 把 一 個   影 音 俱 全 的 3c 產 品 放 在 這 位 沒 有 手 的 人 的 面 前 , 讓 他 喜 歡 上 它 , 郤 是 一 點 難 度 也 沒 有 。 因 此 , 培 養 小 孩 對 讀 一 本 書 所 產  生 的 興 趣 , 是 需 要 循 序 漸 進 、 一 步 一 腳 印  的 引 導 孩 子 ; 從 小 本 子 到 大 開 本 、 從 童 書 到 故 事 書 到 小 說 類 、 從 繪 本 到 畫 冊 到 作 文 到 短 篇 小 說 到 長 篇 小 說 甚 至 是 經 典 文 學 。 這 個 過 程 非 常 的 不 容 易 , 前 提 是  家 長 必 需 先 喜 歡 閱 讀  .

        再 說 , 從 小 就 沉 迷 於 影 音 世 界 裡 的  手機前世代 , 大 多 會 有 一 個 共 同 的 特 性 ; 自 我 為 中 心  。 在 他 的 世 界 裡 , (在他的影音世界裡)  他 要 做 甚 麼 、看 甚 麼 、 聽 甚 麼 都 好 , 全 是 因 著 他 自 己 本 身 的 需 要 與 想 法 (且不必也不需要考慮他人,甚至是父母的看法) 去行 。這 種 現 象 引 領 著 這 批 世 代 的 行 為 ;尤 其 是 某 幾 位 小 朋 友 , 甚 至 無 限 放 大 自 己 的 需 求 (就連部分家長也是如此) , 完 全 不 能 理 解 老 師 的 做 法 及 顧 及 其 也 同 學 的 感 受 。

       鄧 老 師 就 在 想 , 如 果 你 覺 得 2010~2020 之 間 有 很 多 怪 獸 家 長 。 那 我 要 告 訴 你 ,  當 2000~2010 出 生 的 孩 子 都 長 大 成 人 之 時 , (當他們成為家長的那一刻)那 時 將 會 有 更 多 、更 多 、更 多 的 怪獸家長, 且 大 多 數 是 從 小 在 茶 室 、 餐 廳 、 酒 家 (當大人在用餐時) 看 著 手 機 長 大 的 一 群 。 這 一 群 小 孩 長 大 成 家 立 業 之 後 ,將 會 是 另 一 波 怪 獸 家 長 潮 的 來 襲  。 而 造 成 這 一 批 (未來) 怪獸家長潮 的 其 中 一 個 因 素 就 是 ... 現 在 的 家 長 所 培 養 的 手機前小孩

        因 此 , 拿 起 一 本 書  或 捧 著 一 部 手 機  ?  拿 起 一 本 書 ,需 要 很 大 的 自 制 力 。拿起一部手機,卻很容易沉迷下去。我相信以上的文字畫面,己清楚表明了我的意願 .

鄧子老師
2017.4.16


下一篇
不要再来霸占位子了,每个位子都是珍贵的.


HOME 首頁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沒 有 自 信 的 孩 子 .

“鄧老師, 我女兒的數學很差. 每次考試只能考二 , 三十分. 平時又不做功課, 在家里又懶, 學校的功課又沒有交. 我打她罵她, 她還是這個死樣子. 再說, 她學校有甚麼功課我也不知道, 每天翻她的書包也不是辦法. 今天學校的老師又打電話來告訴我, 她又沒交作業. 唉~我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辦好?”




這是几年前的一個真實例子. 這個女生畢業后在國內繼續深造.

話說回頭, 當我第一次見她的時候, 她和她媽媽一起到我家里(當時我還在自己家里教補習). 她媽媽坐向大門的位置, 她則坐在離媽媽兩個位子的另一張沙發上. 媽媽一直在數落她的不是, 她的頭一直沒有抬起來過. 我在听, 很用心的在听. 我喝過兩杯水后, 她媽媽還在數. 當我把手上的杯子放回桌面, 正想要倒第三杯水時, 我看見她在交叉的雙手緊緊的握著, 右手手指深深的插入左手的手背. “還好吧~也許是她緊張而己” 我心想. 話雖如此, 我還是排了一個時間給她.

第 一次上課時的氣氛竟是如此的糟榚. 都己經是初二的學生了, 竟然還不太懂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我舉一個例子: 題目是 3x = 6 , 她的下一步是 x = 6 - 3 . 天那, 這是那一國的數學. 我教了她很多次之后, 她算是暫時學會了. 可是下一題 2x+1=5, 她的下一步竟然是 x = 5 – 1 – 2 . 我出題時只不過多寫一個數字 “+1”. 她又不會做了. 我耐著性子, 先從一元一次方程式教起. 上過四次課以后, 她算是有點進步, 不過當遇上這種題型; (2x+1)/3=5 , 她的下一步非常有意思; 2x/3=5-1 . “呵~呵~~” 我干笑兩聲. 我停下腳步, 這時我認為我該認真的和她談一談了.
几番對話下來, 她再拿起筆. 我不再重復教, 只叫她細心的重看我之前教過的習題, 再由頭到尾重做一遍. 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內, 她重看也重做了四題一元一次方程式. 下一次上課時, (儘管學校老師的課程己經飛到老遠去了)我還是要她重看重做. 好不容易, 她做完了. 我出一道測試題給她, 我在旁邊看她一步一步的寫著, 每當她寫到她常犯錯誤的地方, 她都遲疑很久. 我只在旁默默的在等, 等她下筆. 好不容易, 一道只有四個步驟的測試題做完, 竟花了五分鐘. 而她 , 竟然做對了. “很好!有進步.” 我捉緊緊得的機會, 給她一個稱讚. 接下來的几道題, 她比較能掌握如何解題了, 所花的時間也愈來愈短. 我接下來再教她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 她愈學愈好, 愈來愈有信心.

在這個故事里, 我們能看到甚麼? “信心”吧! 她是一個很沒有自信的小女孩, 在家里常被爸媽罵, 在學校里常被老師罵, 在補習時常被補習老師罵. 我在這里并不是說不可以罵小孩, 我的意思是 “罵” 是這麼多種教養方法的其中一種, 而且還要因材施 “罵”(依不一樣的人, 罵的程度深淺不一樣). 我們能做的是甚麼? 給她一份尊重, 給她一個重拾信心的機會. 最近吉隆坡四所獨中都快要考試了. 就有學生問我 : “老師, 如果我這次考不及格怎麼辦? 你會不會罵我?” 雖然我們還是得尊重學校的考試制度, 不過針對以上這個問題, 我試著用另一個故事說明.

在某小學, 有一個小學二年級生寫字其醜無比. 寫華文字像甲骨文, 寫馬來文字像蝌斗文. 令很多老師都很頭痛. 打手心, 打屁股, 罰抄寫, 罰留堂, 跪石頭…諸等嚴刑都用儘了, 就是沒有辦法改過這個小孩的字體. 甚至有一位老師, 還拿起他的簿子和班上字體最美的同學比較. 更過份的老師竟然點名這個小孩到黑板上寫字, 為的就是要讓全班同學嘲笑他. 班上沒有同學要和他玩, 沒有同學要和他坐, 沒有同學要理他. 就連排隊時, 后面的同學都站得遠遠的, 距離他有四五步之遙. 這種情況維持了半年之久, 有一位新來的老師看見了這種情況.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 新來的老師坐在 上體育課時獨自一個人呆呆的站在足球場旁用羨幕的眼神望著同學在踢 球的小孩身邊. “喂~要去踢球嗎?” 小孩搖了搖頭. “你叫甚麼名字?” 新來的老師問道. 小孩拿起樹枝在地上寫自己的名字. 新來的老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認出小孩所寫的字體. “噢~你就是XX . 你寫的字體很特別. 可以教老師怎樣寫嗎?” 小孩用懷疑的眼光望著這位新來的老師 . “怎麼他不會罵我?!” “是這樣子寫的嗎?”老師一邊問一邊試著學小孩在甲骨文. 小孩更懷疑了: “怎麼會有老師對我寫的字體有興趣?” …不一會, 老師對小孩說 : “你寫的字體很有趣, 每一筆劃都與別人不同. 但是這種字體只有你看得懂, 那不是很可惜嗎?” 小孩似懂非懂的看著這位見解獨到的老師. “你要不要試下寫一個別人看得懂的字體給老師看?” 小孩慢慢的伸出樹枝, 很用力 ,很認真的寫上自己的大名, 雖然還是歪歪斜斜,至少是比較能看懂了. “這是你覺得最美的字體了嗎?” 老師再次跟小孩確認. “嗯!” 小孩很不好意思的頭低低. “那好~! 以后你就用這種字體來寫字, okay?”
小孩得到了鼓勵, 以后的作業他都非常用心的在寫. 過不了多久, 他不再因字體太醜而受罰了.

我假設同學們都是用功, 肯替自己的前途負責儘力去做好每一件事的人. 那只要他們肯用最認真的態度去應付這次的期中考, 那身為老師的我, 就只能從欣賞和鼓勵的角度來看待他們期中考的成績了. 你說不是嗎?



--------------------------------------------------------------------------------------------


下一篇
這次我能爬得上山頂嗎?



同時也歡迎你到 鄧子老師的其他 blog 文 ;

鄧子曰 : 記載我訓話學生的專頁
www.dengzilaoshi.blogspot.com

老鄧游記:最多人關注的網頁(看來大家對吃喝玩樂比較有興趣)
www.laodengyouji.blogspot.com


以上這些都是我生活的小事記,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過嚴謹看待.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你能撐得住嗎?(鄧子老師多年以前的育兒經)

好久好久以前的貼文.(2007年)

       一天打完一場仗 (教書原本就是像在打仗) 拖著一幅疲倦的身軀回家, 甫打開我家的大門, 只听見啪啪的聲音由遠而近的響著. 定睛一看, 原來是小C听見我回家開鎖的聲音, 展開她那甜甜的笑容飛也似的迎向我. 我還來不及把身上的書包放下, 就兩手展開把她抱起. 嘴上禁不住的親她的小臉蛋.



          輪親密的接觸以后, 我把小C交給太太. 就步向書房整理整理. 我一邊把課本歸位, 一邊回想剛才小C四肢著地的爬向我的可愛模樣. 我禁不住在想: “ 小C能站起來, 能走向我的樣子不知又是怎樣的呢?” 也許是很可愛吧. 就好比她三個月大時第一次有意識的對我展開笑容, 辛辛苦苦照顧她三個月的我當時的那種感動 足以讓我流出淹沒整個KL的眼淚. 就好比她第一次會挺直腰坐正時, 我在旁邊拼命 的拍照, 就為了把她那幅拼命板正身軀, 郤又坐得歪歪斜斜的模樣記錄下來. 就好比她第一次(像海狗般) 用肚子在爬(滑動?)的模樣, 我到今天還記得很清楚. 這一年的變化真的很大, 我几乎每一天都見到小C的進步. 儘管在小C剛出生的前几個月,初為人父母的我倆面臨生活習慣極大的改變, 心理與身理上的調適, 睡眠嚴重不足等等問題, 一直緊緊的困擾著我倆. 然而, 我倆顫顫惊惊猶如雙手捧著一塊豆fu般的接下上天交托給我們的使命(撫養小C長大). 在過去的一年里, 每一次小C學會一種新的動作, 我們都很興奮. 每一回她學會玩一種新的遊戲, 我們比她更高興. 這種為人父母的喜悅, 相信各位家長的體會一定比我深厚.

        突 然間, “喂~你出來看!!!” 我太太用很急促的聲音叫我. 我心里一驚, 不會發生甚麼事了吧?! 我丟下手上的書, 跳起來, 跑出書房. 尋找那股聲音的來源. 只見小C雙手扶著地板, 屁股蹺高高的, 正努力的伸直她那雙小腿, 很努力很用力的想要站起來, 一直在jiang持著. 站也不能, 坐也不能的. 我倆心里急得要命, 見她這麼努力的學習, 我倆只能干瞪眼, 既不能扶她, 也不能拉她坐下, 只能在旁邊替小C喊 “加油” .

        這是一個很好笑的畫面; 兩個大人坐在一個小人的兩邊, 小人在努力的站起來, 大人們在旁邊喊加油. 呵~~呵~~不一會, 小C終於滿頭大汗的站起來了. 我倆既心疼也很興fen, 心疼小C這麼辛苦的在學站, 見她站起來之后, 很高興她今天又進步了一點.

“站” 一直是我們覺得很自然,很隨意的一個小動作. 除了身有殘疾的人之外, 有那個人每天早上起床之后, 不就是 下床 , 刷牙 , 洗面, 更衣, 上學/上班 …等, 有那一項事件不包含著 “站” 的動作在里面. 

         可是, 對於一個未學會 “站” 的baby來講, 這是一個從未體驗過的動作. “站” , 這種動作包含 腳板, 小腿, 大腿, 臀部 , 腰 甚至上半身所有肌肉的協調 和 全身的平衡感. 從 “身體動力學” 的角度來看, “站”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動作. 當我們無法了解 “站” 這種動作的复雜度時, “站”對我們來說是那麼的簡單, 那麼的容易, 那麼的自然. 因為只有在我們無法 “站” 時, 才能體會站的困難度. 

          然而,我相信; 我們一定不會罵baby : “很蠢的你, 站都不會站! ” 可是, 我們郤常听到家長罵孩子:”很蠢的你, 考試考醬差!!! ” 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不要罵孩子. 有些孩子是不打不成器的, 有些孩子是要用激將法的, 有的孩子是需要無限的愛來包容的, 有些孩子是需要家長時常jian督的. (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 孩子的個性也是有千百種. 你的孩子適合用那種方法, 那就有待你的觀察和發掘了.) 

         我的意思是孩子的考試烤焦了, 一定不是只有單一因素的. 也許是多種因素同時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況. 如老師的素質、學校環境太過吵雜、同學之間的關係不好、功課壓力太大、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積極、沒有計劃時間表、電視/漫畫/小說看太多..等等. 不一定只有 “蠢” 這一種因素. (況且孩子是會被 愈罵愈蠢, 愈蠢愈罵, 注一, 到最后就真的無可藥救了) 

因此, 我們期望孩子們有那一些方面的成長呢?

       做數學,也是如學”站”一樣. 從開始對這些數學符號一點概念都沒有, 到 后來的終於能解出答案來. 這從 “無” 到 “有” 的過程 是經過多少曲折, 多少困難, 多少磨練, 才得以完成. 我們是不是能欣賞孩子在這種學習過程中的進步? 還是 我們 要求孩子的是 能讓孩子一帖見效的靈丹妙藥?


        而我 (這里的老師們) 著重 的是 培養 讓孩子終身受用的 學習態度. 我們要求的是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培養積極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態度, 而不是 一個只會考高分 的 考試機器.



-----------------------------------------------------------------------------------------

下一篇
結婚以后所扮演的三種角色


同時也歡迎你到 鄧子老師的其他 blog 文 ;

鄧子曰 : 記載我訓話學生的專頁

老鄧游記:最多人關注的網頁(看來大家對吃喝玩樂比較有興趣)

以上這些都是我生活的小事記,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過嚴謹看待.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跟自己比, 別和他人比.




         昨天晚上有位学生很兴奋的喊到:“老师,你赢了!你的学生拿全级最高分。你赢了那个 maluri 的补习老师。“ 我很奇怪的问他:“谁来的?“學生興奮的說:  “nie,那个学校以前的老师,现在没有做了,出来教补习的leh“ 我搖搖頭,說實在的,我没听过有这一号人物。

         说实在,近幾年來独中人数增加很多,就有越多的各式各樣的“老师“在外頭教补习。有大學畢業的、有大學都還沒畢業的,收费也五花八门,有的一星期上一次百六、有的每两个小时收50(没有固定上课频率)、有的就直接潛入学校的食堂开起补习班、有的直接招本校的学生补习,不一而足。素質也很參差、也有的在校老師轉行當起數學補習老師的素質相當的好。

          说回我那位学生。看他一面兴奋的表情,我一盆冷水狠狠给他泼下去:“做莫我要跟他比?!“ 是呀。学生考得分数的高,那是他本身的努力奋斗精益求精的成果。我,作为一位老师,我所做的一切(打呀骂呀鞭呀)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你拜在我门下,我们就不会希望看到你浪费老师们的精神。

          “做莫我要和他比?!“ 你,做为一个学生,你要和自己比,每次都要比前一次更进步,每次都要比前一次站得更高才是。



Stand on the point which higher than you are standing,  step forward to the point that you could step further, stay by the point that you are firm in.

-----------------------------------------------------------------------------------------


歡迎加入以下FB群組(若你還未是補習班的學生)

獨中初一數理遠距教學群組

*會員費徵收



下一篇
忘記背后,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同時也歡迎你到 鄧子老師的其他 blog 文 ;

鄧子曰 : 記載我訓話學生的專頁

老鄧游記:最多人關注的網頁(看來大家對吃喝玩樂比較有興趣)

以上這些都是我生活的小事記,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過嚴謹看待.

回 首 頁